新加坡副總理尚達曼在演講上提到,台灣流失人才但又阻止外來人才進入,正面臨國民平均收入下降的情況,新加坡需引以為鑑。常聽到:「為了保護台灣人就業機會,所以要禁止大陸人、外國人在台就業打工」等似是而非的觀點,頗為疑惑不解,這次由別的國家官員來批評一下,可能對政府的衝擊刺激更大些。我的建議如下:
一、人才國際化是趨勢:
過去西方國家為何強盛?為何有先進發明?領先技術?就是因為人才優勢!近年來香港、新加坡大力吸引全球人才前往該國移民、定居成為國家成長的原動力。就連中國大陸各城市也紛紛提出「引進高端優秀人才計劃」,只要是政策鼓勵發展的項目,人才進駐可由政府補貼薪資、提供住房、醫療、交通等優惠措施,所以他的學術發展、高級技術開發,近年來一日千里,已非吳下阿蒙。建議:立即破除自我感覺良好的迷思,面對全球競爭的環境,如果沒有國際級優秀人才,不可能培養出優秀下一代人才,只能以「台裔」、「華裔」名詞來自我安慰,根本是自欺欺人。例如:來台留學的大陸、外籍留學生,如果有特別優秀的,應該在考核觀察確認後,讓他們能取得居留權,留在台灣為我們所用,提高人才數量品質。
二、國家要實施菁英人才管理計劃:
就如同企業一樣,優秀人才跟多數一般只能完成固定事務的普通人才絕非相同。要認清政府須擁有更多的菁英才能讓國家具備更強競爭力。建議:政府的文官系統、研究機關學校的研究系統是長期發展的啟動器,因此一定要透過人才評鑑機制,找出可以長期培養的對象,給予最佳培育機會。然後再打破僵化無競爭性的薪酬制度,依照工作評價、工作量,由國際人才市場機制來認定價值。例如:全世界的強國最優秀的人才應該是去政府機關,因此公務員的薪資福利要徹底改變,實施嚴選嚴汰,績效為憑,沒有自然升級,年年調薪的怪異現象。
三、告訴年輕人危機意識:
過多的保護溺愛會斲傷年輕人的競爭力!現今台灣大部分年輕人在高錄取率的就學機會、八卦緋聞的媒體、本土地域的狹隘國際觀中,已失去了全球視野、刻苦奮鬥、勇於挑戰的能力與勇氣!建議:社會、學校、家庭都要告知年輕人地球村的概念,絕無法逃避拒絕,必須在就學階段就努力提昇自己的知識能量、生存心態,具備基本戰鬥力。例如:媒體要多介紹國際世界新聞,學校多與各國簽訂交換學生計劃。
結論
要知道機會是只會給準備好的人,鎖國排斥他國人才,絕非一個進步國家應為之事!加油吧!翻滾吧!台灣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