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個月有雜誌報導一名清大經濟系畢業生,到澳洲食品加工廠工作,負責為冷凍羊肉去皮,1個月收入近10萬台幣;該工廠有150名台灣年輕人打工,人人都懷抱著「在這裡賣勞力2年,帶200萬元回家」的目標。坊間直呼:「台勞時代來臨!」到底做為在台灣的求職年輕人、上班族朋友,應該有何種啟發呢?我試著從人力資源觀點談談:

 

把世界做為工作舞台

媒體一貫用聳動標題來吸引讀者,早已不為奇!姑且不論其報導的真實性此事件如果從表面上來看,年輕人為了能趕快還債、追求未來夢想,願意到高薪資的地方靠自己勞力賺錢,其實只要不要作奸犯科我們應該給予掌聲與鼓勵,而不是憐憫與悲憤!從全球國際化分工趨勢來看:地球村距離似遠實近,職場工作者如果能克服語言溝通、文化衝突等問題,本就可以把全世界都當做工作的舞台。就業工作環境的重要關鍵除了具備職場競爭力外,最重要的是良好的就業環境。從企業的觀點:優秀人才仍是不足,一旦用人標準確定,寧缺毋濫,所以年輕人必須培養好讓雇主欣賞的能力。從求職者的觀點:先勇敢誠實分析自己實力狀況,參考家庭環境、個人價值觀等因素,選擇最佳組合工作模型(地點、代價、回報等)。大家想想在台灣工廠裡賺勞力辛苦錢的外籍勞工不也是跟這篇報導的年輕人一樣嗎?他們可能在當地國內也是大學畢業啊?不就為了要賺這個因區域形成的薪資差異利益,才遠走他鄉嗎?我們應該認同「勞動神聖」,旁人根本沒有權利批評他們!

 

台勞不等於苦勞

如果一位優秀的具備跨國工作能力的人才,在寬廣的市場可以發揮所長,獲取高額報酬,這樣的台灣籍勞動者,是令人稱羨的。我曾多次為文告知年輕人,未來的就業市場絕對全球競爭化,只不過因為各國受限內部政治經濟環境而紛紛訂定堵擋外籍人員進入本國就業政策(例如:台灣多年來從薪資、配額等關卡來箝制外國人就業,也很嚴苛的)。其實外籍勞工進入各國就業都是分為白領、藍領兩種,只要接受國認為能夠對當地經濟發展、社會繁榮有助益,相關政策必然正向引導,我們也要予以尊重。

依照人力資源中的工作分析、職務評價之理論實踐,每個崗位會因為對組織的貢獻度、價值、外部市場等客觀評估,決定給付擔任這份工作的員工應得的報酬。不管是擔任高階經理人、專業工程師、殺豬屠夫、碼頭工人,有付出肉體勞動力、有提供智慧腦力,什麼叫做苦?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旁人不必以世俗偏見來評斷他們!

 

家庭應該積極培養小孩國際觀

目前四、五年級生正是七、八年級生的父母親這輩,前者正是台灣經濟發展的獲利收穫者,可惜卻在家庭教育上,未能傳承上一輩的刻苦耐勞、認真負責的精神給下一代。大多數年輕朋友如果是在一般小康家庭長大,通常衣食無缺,要讀書上學也不愁沒學校唸,不必費太大力氣就可以謀得大學文憑!但是只是在台灣狹隘淺薄的資訊環境中,絕對學不到恢宏氣度、高遠抱負的!

雖然每位年輕人都或多或少有「網癮」現象,但不是在網路空間玩遊戲到昏天暗地,就是在虛擬世界捕捉一些無趣知識、言不及義的八卦緋聞。鮮少聽到透過網路這個無遠弗屆、沒有時空距離的知識海洋,學習新知,增長智慧的情形。

建議家長們能幫您的孩子挑選出一些學習新知的網站、訂閱電子報,協助他們建立書本以外的知識寶庫,增加自己的視野。同時也鼓勵他們跟別的國家的年輕人交遠距的網友,交流文化習俗,學習跨文化溝通,建立國際化人才基礎。

 

學校應該分類發展人才

本來教育就可以分別為研究型與技術型兩類,目前教育機制混亂,國家花費大量研究經費卻是浪費在一本本華而不實的論文檔案而已。我認為研究型學術機構應該就是集中在少數大學、研究所、研究單位體系,不應該疊床架屋,分散資源。例如:醫學專業,從國家級研究機構到地區級、研究所、大學一條龍規劃,給予充分經費,要求與國家扶植的大型企業對接,讓產學研緊密結合,創造關鍵技術、設計能力,扭轉長期勞力代工產業經濟的錯誤。同時也帶領出一條從產品設計、原料加工、製造、銷售的堅強供應鏈,凡是重要發展產業,絕對只容許兩家存在,進行良性競爭,以減少未來自相殘殺的悲劇重演!

至於技術型就是要為企業各行業培育工作者的地方,從技術職業學校、技術科技大學(學院)都是提供第一線勞工、基層管理者、專業工程師的搖籃。強調與現實工作連接,絕對要求每個科系都要有當地企業工廠對接,術科的老師絕對要有實務經驗否則不能擔任,並堅持在學期間一定要有一年以上的工作經驗,才能有學校畢業證書。

至於其他政府、社會所設立的技術型培育單位,可以補充臨時不足之處,或調劑市場的淡旺情況。如果有遺珠之憾或想轉換不同專業者,提供學習機會。

 

企業應該主動出擊培養人才

當企業如果能穩定獲得基層勞動力或基礎技術專業人力時,接著有關管理者的培養、菁英人才長期發展計劃就是企業職責。優秀的人才除了先滿足個企業發展需求之外,如果自然流動移出後,可以鼓勵創業發展,提供新的就業機會,因為他受有完整紮實的專業、管理雙引擎的訓練,具備擔任經營者的基礎能力,也是經濟社會開創活力的泉源!

 

結論

任何的現象我們必須能深入了解深層代表的意義,才能認清真相尋求對應。「清大人做屠夫」是具噱頭的標題,苛責過去不如坦然面對現在未來。變革必須讓參與者認知會有好處才會支持,希望政府、家長、學校、企業一起給年輕人燦爛美麗的未來人生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周昌湘的人資世界 的頭像
    周昌湘的人資世界

    周昌湘的人資世界

    周昌湘的人資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