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明年起,「後ECFA」時代正式來臨,台灣有高達76%的企業將策略布局大陸,而且超過6成企業不再視大陸為工廠,而是銷售大市場。在產業轉型的同時,台籍人才在大陸的優勢光環黯然消失,僅14%的企業表示會優先考慮台籍求職者,但是,卻有超過6成的台灣上班族有意西進發展。這樣的結果十分弔詭,值得分析討論。但筆者認為:
- 台灣上班族對大陸情況掌握不足:深受台灣市場、企業職場發展侷限,且有志難伸的年輕朋友們對大陸就業市場存在著憧憬,遺憾的是卻了解很少!當企業轉戰大陸內需市場時,所需要的是懂大陸商場規則、風土人情、人脈豐沛的專業人才。可惜這些要求,對長期待在台灣的上班族根本空白;甚至連在大陸工廠待了五、六年的台幹也不適任(每天在當地還是看台灣連續劇並未融入當地文化生活,有些人所認識的當地朋友就是風月場所女子),於是最終面臨將被資遣的命運。建議:立刻開始加強學習有關大陸的事物,累積自己的大陸關係。例如:有關法律、財會、跨文化溝通課程,前往大陸念EMBA等。
- 台商的人才布局策略需調整:轉型必經陣痛,台商缺乏懂內需市場經營管理人才,但是基於信賴關係仍偏向用台灣人。因此建議布局策略是,以專案管理型態階段性派遣台灣人才進行專業管理經驗傳承,搭配懂遊戲規則的大陸人才合作打市場。例如:總經理由台灣派駐,每任至少五年以上,表示長期承諾,市場經理則由深諳大陸經營的陸籍人才擔任,與績效掛勾,重金重賞他可以幫忙打天下。建議要記住理解大陸高端人才的薪資福利行情已比台灣高,要出得起錢,免得像台資銀行在當地的薪資沒競爭力而被看笑話的窘境。
- 開闢新人才資源管道:其實目前有一群具有兩岸優勢的台灣人才正在誕生中,建議台商開始物色具大陸化(在大陸生活多年已通婚、在大陸留學的台生、長期求學的台商子弟…等)的台灣人。使其成為企業未來發展的儲備人才,會比從台灣派駐的幹部更有競爭力。
結語
當兩岸經濟平台建構完成,人才流動必然加劇,唯有掌握自身的優勢,補強不足,才能「優」遊兩岸,獲得最佳利益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